新闻动态

她才是毛主席的发妻,解放后修订毛氏族谱,主席叮嘱:原配写她名

发布日期:2025-07-06 06:57    点击次数:116

在“开国领袖毛泽东家史家事展”上,大家发现毛主席族谱里写着“原配罗氏”。这时,毛主席和罗氏的那些往事,才慢慢被更多人了解起来。

罗氏和毛主席之间到底有啥故事呢?为啥她被记在族谱里,可大家对她的事儿却知之甚少呢?

毛顺生是那种老派的大家长,家里大小事都得他说了算,有点男尊女卑的思想。教孩子时,他也总是自己说了算,不太听别人的意见。

说来也怪,小时候的毛泽东,那可是个相当“不听话”的家伙。

毛泽东在十三岁那年,当着好多人的面,跟老爸杠上了,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毛家当时正请客呢,毛顺生瞅着那些成功的宾客,对毛泽东讲:“瞧瞧他们,书读得不多,现在多风光。你读那么多书干啥?会认字算账,守住咱家基业才是真本事。”

毛泽东不在乎老爸的想法,他心里只有读书,已经多次不听老爸的话了。毛顺生看着自己这固执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书虫,真没出息!”

毛泽东看到爸妈也跟了上来,老爸还凶巴巴地硬要他回家,他就火了,大声说:“你们再逼近,我就往下跳了!”

这件事说明少年毛泽东特别有主意,也敢于反抗。加上他接受了新思想,后来才成为了带领大家走向美好生活的伟大领袖。

小时候的毛泽东虽然有点叛逆,但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子,离不开父亲的管教。父亲说要给他娶媳妇时,他虽然拒绝了,但最后还是没能改变什么。

毛泽东是家中的老大,他爸毛顺生没指望他大富大贵,就盼着他能看好家里的田。可毛泽东就爱读书,为了让他安心在家,毛顺生就给他安排了门亲事。

罗一秀那姑娘,和毛家有点亲戚关系,她奶奶是毛泽东的姑奶奶。毛顺生特别喜欢聪明伶俐的罗一秀,两家祖上有亲,毛顺生就想去罗家提亲,亲上加亲嘛。

罗家看毛家条件挺好,而且毛泽东长得也帅气,挺满意的,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古时婚姻讲究父母做主,1907年,爸妈都点头了,毛泽东也没法反对。就这样,十四岁的他娶了十八岁的罗一秀,罗一秀正式成了毛家的媳妇。

毛泽东虽然娶了罗一秀,但对她并无爱意,只是尊重她。他们相处客气,平稳过了三年,名义上是夫妻,实际上并无夫妻之情。

罗一秀出身名门,特别懂事。她明白毛泽东爱读书,就全力支持他,家里事全包,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毛泽东能专心做事、读书,这也是他后来接受这桩婚事的关键。

本来以为这样的日子能一直过下去,可没想到,1910年大过年的第二天,罗一秀就因为得了细菌性痢疾,病得很重,最后还是走了。

毛泽东对罗一秀去世感到非常伤心,虽然他们夫妻间没太多感情,但她一直是家里重要一员。这三年来,罗一秀细心照顾他,他心存感激,也因此一直对她抱有愧疚。

在毛家那三年,罗一秀过得挺美满。公婆疼她,丈夫敬她。要不是毛泽东特别反感包办婚姻,对罗一秀也有点抵触,说不定他俩能成一对恩爱的好夫妻呢。

在那段不平凡的日子里,杨开慧走进了毛泽东的世界,让他懂得了真爱。他们自由相爱,心心相印,和之前的包办婚姻大不一样,这让毛泽东更加痛恨包办婚姻。

1920年,杨开慧和毛泽东成了夫妻。毛泽东说不按老规矩来,所以结婚时,杨开慧没坐花轿,也没要嫁妆,他们不是经人介绍,而是自己决定要在一起的。

后来,杨开慧给毛泽东生了三个娃。但在革命路上,她英勇牺牲了。毛泽东怀着对她的想念,继续革命,最终成功解放了全中国。

罗一秀和毛泽东的婚姻挺让人惋惜,但毛泽东那时主要是反对旧社会的包办婚姻,不是针对罗一秀。解放后毛家修族谱,毛主席坚持把罗一秀写为原配,族谱上就有了“原配罗氏”。

毛泽东对罗一秀的情感挺复杂的。他心里头对罗一秀有着各种各样的感觉,真的很难说清楚。

一方面,这婚姻是旧时候的事,毛泽东不愿承认罗一秀为妻;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对不起罗一秀。所以,即便她已过世,毛泽东还是很关心她的家人。

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搞革命。每次去杨林,他都会去罗家串串门,聊聊家常,问问他们过得咋样,有啥需要帮忙的。

罗一秀有个堂弟,罗石泉。他老跟毛泽东打交道,受毛泽东影响,思想进步飞快。后来,罗石泉还入了党,成了革命的一把好手。

革命之路不好走,罗鹤楼和罗石泉被国民党追杀,只好离开家乡,过上了漂泊的生活。直到国共合作,他们叔侄俩才得以重返故里。

1943年,罗鹤楼年纪大了,就这样走了。那时候打仗,消息不好传,所以罗家遇到的难处和罗鹤楼去世的事,毛泽东一直都不知道。

那时候虽然没法联系,但毛泽东心里一直惦记着罗家人。全国解放后,他立马给罗家写了信,问罗老先生好不好,还邀请罗鹤楼和罗石泉来北京玩。

那时候,好多人写信给毛泽东,想进京见他,但他都没答应。唯独罗家,毛泽东特地邀请他们来北京,这说明他心里真的很看重罗家人。

罗石泉收到毛泽东的信后,心里既暖和又有点难过。他回信说,罗鹤楼已经走了,自己现在在老家的小学教书,日子过得还行。

听到那让人难过的消息,毛泽东心里特别难受。但看到罗石泉身体还不错,他才稍微宽心。他给罗石泉写信说,这些年一直惦记他们,很想他们,让他一定要照顾好身体,有困难就找他。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常派人给罗石泉送去生活用品和钱,还关心地询问他的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咋样。

毛主席不仅给罗石泉提供了物质帮助,还很关心他的精神生活。罗一秀嫁到毛家三年没生娃,但毛主席还让毛岸英他们按规矩叫罗石泉舅舅。

1950年,毛岸英回家看望亲人时,特意把罗石泉接到毛氏公祠聊天,说父亲很想他,自己也常念及“舅舅”。他还给罗石泉带了不少补品,外加20万旧币,相当于新币20元。

罗石泉家里人多,他年纪又大,身体还不好,教书那点钱根本不够用。毛岸英回北京后跟毛主席说了,毛主席立刻让人给罗石泉送了300万旧币去应急。

后来,毛主席的弟媳王淑兰回到韶山,毛主席特地让她多关照罗石泉。王淑兰和罗一秀共处三年,懂主席心思,常去看望罗石泉,还给他送吃的穿的。

毛主席很照顾罗家,没看出有啥不满。他还因为罗家那段不幸婚姻,更加心疼他们。正因这不幸婚姻,毛主席1919年起就主张解放妇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

那时候,有个女学生赵五贞,因为不想嫁给父母选的人就自杀了。这事让毛主席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能也想到了自己和罗一秀的不幸,从那以后,他就特别关心女性的思想解放。

毛主席一番努力,让长沙刮起了妇女解放的风,这给以后女人们思想开窍打下了挺好的底子。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上提到了妇女运动,说这事儿得交给以后成立的中央来管。

1922年,大家正式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这决议说白了,就是说妇女的解放得和劳动的解放绑一块儿,这样才能真的让妇女得到自由。

毛主席不把妇女解放当孤立问题,他觉得妇女、土地和政权得一起考虑。在他的带领下,妇女们也成了革命的重要力量,顶起了半边天。

1930年,闽西开了次工农兵大会,定了好多保护妇女和老弱病残的规定,犯贩卖人口这种事的,直接枪毙。毛主席和党员们用行动告诉大家,他们下决心要让妇女真正得到解放。

1950年,政府出了《婚姻法》。毛主席都说,这法律的重要程度,就差没宪法那么大了,可见他多关心女性的婚姻大事。

毛主席对包办婚姻深感痛苦,但后来他拼尽全力为妇女们争取权利。他的这份努力和心意,让所有中国人民都深深感激,一辈子都忘不了。

在婚恋上,毛主席自己做好榜样,教育子女时也坚持让他们自由恋爱,自己选择伴侣。

毛主席对孩子们的婚事从不多管,总鼓励他们自由恋爱,尊重个人选择,从不拿父权压人。不过,为帮他们少走弯路,他也会适当给些建议。

找对象别光看门第,得抛开老一套。以前讲究门当户对,现在关键看两人理想合不合。只要理想一致,对方是农民也没关系,一样能走到一起。

最后,咱们得彻底扔掉“三从四德”这些老规矩,别再有男尊女卑的想法了。夫妻得平等相待,女孩子在找对象时也得努力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伴侣。他不仅鼓励孩子们追求真爱,还会在孩子们家庭遇到困难时给出建议,因此,孩子们都拥有了幸福的婚姻。

罗一秀和毛主席的婚姻挺不幸的。这事后来倒成了毛主席决心解放全中国妇女的起点。这婚姻,说起来真是让人叹气,又满心遗憾。

现在,男女平等这观念在社会上越来越被大家接受,这都是因为毛主席以前大力推动妇女解放。他真有远见,给后世带来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