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北约应驱赶俄机特朗普调整战争态度称乌克兰可以从俄手中夺回领土

发布日期:2025-10-09 19:38    点击次数:97

特朗普这回是真的把话说满了。

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他先是当面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聊到北约应该击落俄罗斯飞机,随后又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写出乌克兰能打回战前边界,甚至可能走得更远。结合时间、地点和对象,这几句表态一下子就改变了他过去的基调。

之前他可从没这么乐观过。上台以来,他说得最多的是乌克兰要为和平腾出点领土,让俄方拿走几个地方,战争好收尾。但这次,他很明确地表示,只要有时间、有耐心,再加上欧洲尤其是北约的财政援助,乌克兰恢复战争前的领土是选项,还叫了一句,“为什么不呢?”

更特别的是,他在会上接受记者问,完全没有像北约领导人那样画上条件限制。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那天就重申,击落可不是说干就干,要看情报,分析意图和风险,再决定是不是构成直接威胁。而特朗普的回答很简单,“是的,我愿意”,也只补了个“这得看情况”,就此收场,没有加上这些具体前提。

这意味着他不仅在乌克兰问题上向更强硬的立场走了一步,还在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这个边界上留出了更大的行动空间。

这番话不是空口白牙出来的。最近几周,俄罗斯无人机和战斗机频繁闯入北约领空,把欧洲搅得没一天安宁。爱沙尼亚、波兰、芬兰湾、甚至丹麦和挪威的机场,都接连收到来自俄方的“拜访”。上周,三架俄罗斯MiG-31直接飞进爱沙尼亚的天空。一周前,波兰被多架俄罗斯无人机和战斗机闯进,引来F-15和F-35升空拦截。而就在本周一,挪威奥斯陆和丹麦哥本哈根两个最繁忙的机场因为无人机目击事件被迫停航好几个小时,数万人行程全乱了。

欧洲的火气也在攒。波兰、爱沙尼亚的边界事件,让各国防长们不得不在北约会议上重申,如果俄方继续侵犯,会直接击落它们。甚至在周一的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欧洲盟国已经公开警告要对任何进一步的俄罗斯喷气式飞机或无人机侵犯动武。

不过,特朗普的国务卿卢比奥却不这么想。他在当天接受CBS采访时明确,美国不会击落进入北约领空的俄罗斯战机,还是会遵循一贯做法,拦截它们,但不上升到击落的程度。卢比奥讲得很直接,除非俄罗斯飞机发起攻击,否则北约盟国不太可能真开火。

这就形成了一个微妙局面:特朗普口头上推高了态度,卢比奥保持原先的克制。而在实际行动中,北约依然处于“看情况”的模式,没有一步跨到直接交战。

再有意思的,就是特朗普的态度变化背后,他对俄罗斯的评估也改了。在Truth Social的长篇帖子里,他用“纸老虎”来形容莫斯科,认为这场战争耗掉了俄罗斯大量资金,还让汽油变得难找。对他来说,现在是乌克兰反攻的好时机。

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来,乌克兰失去的领土一直是谈判的痛点。特朗普过去承认这些地方可能回不来了,但这次公开说乌克兰有能力打回原貌,并且暗示可能还能多要一些。这种语气,放在他当总统以来,是第一次出现。欧洲一些观察人士甚至直言,这是他认定俄罗斯在经济和战略上陷进了泥潭。

同时,北约的准备状态也被摆上台面。秘书长吕特对记者说,他们拥有所有防御系统,能保护盟军的每一寸土地。这话是在波兰和爱沙尼亚的案例之后说的,算是明确告诉外界北约的底线。

但是在击落俄罗斯飞机这个具体问题上,北约内部并不完全一致。欧洲一些领导人已经表态,如果威胁继续发生,会动用武力。比如丹麦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就在哥本哈根机场无人机事件后说,她不能完全排除俄罗斯的可能性。对比之下,特朗普在被问到是谁干的时,却拒绝直接指责俄罗斯,只说等弄清楚再回应。

这种信息差,让局势更加复杂。北约要面对的是实质上的一连串试探,而每个成员国的容忍程度不同。特朗普的强硬表态,很可能更多是政治姿态,既向欧洲盟友施压要求他们为乌克兰多掏钱,也在国际场合制造一种美国对北约立场坚定的形象。

而另一方面,最近这些俄罗斯飞机和无人机的入侵也在考验北约的反应速度。对于欧洲来说,波兰和爱沙尼亚已经成了风口浪尖。每次有俄罗斯飞行器出现,北约都得出动战机去拦。芬兰湾的事件也是如此,三架MiG-31进入爱沙尼亚领空,就是北约防御体系一次真实运转的案例。

这段时间的冲突频率,让北约的“即时反应”成了日常操作。而在政治层面,这种高频应对也为特朗普的高调表态提供了土壤。他完全可以把这些事件当成论据,支持北约直接开火。不过现实是,北约高层依然强调要评估意图和风险,不会靠一腔热血决定军事行动。

这里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特朗普强调的乌克兰恢复边界,不只是军事上的行动,还涉及欧洲财政支持。他的表述里,把北约和欧盟的资金援助放在了重要位置,而不是单纯依赖美国。这点很符合他一贯让欧洲多承担安全成本的思路。说白了,他不想让美国在财力和军力上为乌克兰买单到最后。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虽然在语言上愿意让北约击落俄罗斯飞机,却在美国是否参与这一举动上没有明确承诺。他留了个口,愿意坚定支持北约,但具体行动“看情况”。而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表态,更是为这种模糊增加了安全衬垫。

整个脉络串起来,就是:俄罗斯不断挑衅,北约保持防御但不直接交战,欧洲多国正在讨论是否硬碰硬,特朗普则在国际舞台上制造强硬立场的印象,同时推进让欧洲为乌克兰援助出钱的主张。他对俄罗斯的估计也发生了变化,从需要让乌克兰割地,到觉得俄方已经弱到可以被全面反攻。

在这种背景下,他的讲话就成了推动北约态度变化的一股力量。哪怕现实行动暂时没跟上,他的话本身就能在政策讨论中产生压力。毕竟,当局势每天都有俄罗斯飞机“串门”的时候,舆论和政治姿态也会影响北约的下一步走向。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